產業通訊
Industry News

外勞社/1130220 申請條件不變 印度移工不涉及人數增加 學者:可降低風險 也應消弭外界刻板印象

【外勞社記者楊孝慈二月二十日臺北報導】台灣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後,印度移工議題即引發各界討論。勞動力發展署長蔡孟良2月19日晚間公視《有話好說》節目上表示,未來開放的範圍不會擴及到尚未同意引進移工的行業,因此不涉及總人數的增加,也會參考其他國家引進的模式,挑選較能貼近台灣文化的地區。專家學者也提到,產業若要補足人力,需從提高薪資、改善工作條件著手,而新增來源國,應被視為因應未來風險的政策工具,而非缺工的唯一解方。

 

蔡孟良說明,印度赴海外人數已達1,800萬人,以義大利為例,印度是其移工的第二大來源,約有21萬人,主要來自東北地區且具備英語能力,並非所有區域都有引進,未來會參考其他國家的引進模式,以符合國內雇主期待。初期採取小規模試辦,待獲得認同後再循序漸進。

 

歧視言論恐損國際形象 專家示警後續管理風險
文化大學教授李健鴻分析,目前製造業3K5級制下,移工聘僱比率最高為40%,除非大幅提高行業配額比,否則不會影響本國就業。不過有些行業在疫情後找不到勞工,卻也不願意透過加薪或留才方案充實人力,這樣並不合理。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也說,很多產業支持印度移工來台,是以為可以增加配額,但他強調,沒有一個國家將移工當成是唯一解方,不過印度移工的開放,長期而言可視為因應風險的政策工具。

 

雙方簽署MOU後,後續細節仍有待進一步磋商,距離實際引進仍有一段路要走。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觀察,自消息一出,社會對印度移工的歧視言論即鋪天蓋地而來,他認為這並非一個民主國家應有的態度,更重要的是回歸移工政策本身的討論,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,協助移工融入社會。辛炳隆並提醒,民眾對印度移工的刻板印象,乃至於未來實際來台後是否面臨更惡劣的對待,需要勞政單位特別注意。

 

處分不足難以嚇阻失聯 現正研擬連帶保證制度
據統計,目前失聯移工人數中,製造業4萬9,318人最多,其次為看護幫傭2萬9,375人,農林漁牧業3,552人,以及營造業2,398人;但以各行業的失聯率來看,看護幫傭及農林漁牧業較高。李健鴻表示,家事移工失聯主要與其他適用勞基法行業的薪資差距有關,且非法工作薪資比合法還高,再加上不肖人士慫恿,就容易造成失聯。至於農林漁牧業移工來台前,高達96%不會簡單的中文會話,卻有六成以上認為和雇主溝通的順暢度會影響他們續留意願。李健鴻直指,移工政策中最應優先關注的是失聯問題。

 

辛炳隆指出,除提高工資外,就他個人觀察,目前移工失聯後所要負擔的成本很低,若政策無法課以任何責任,甚至台灣政府還要負擔機票協助送回國,移工在利弊衡量下自然會選擇失聯。他也透露,過去已有雇主團體及專家學者提出保證金制度,才能課以移工一定程度的責任。蔡孟良對此回應,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已送到行政院,未來將加重非法媒介、非法僱用的罰則,由現行的依案裁罰,改為按人數處分。保證金制度方面,勞發署也已擬定策略,蔡孟良說明,若由移工個人來繳,可能會提高國外貸款的金額而造成反效果,另一種方式則是由國外仲介連保,若移工發生失聯,透過外仲向移工母國家屬追償機票費、罰鍰等,在連帶關係下就會有嚇阻力,但若移工確實遭到雇主不當對待也會排除,目前沒有上路的時間表。

 

點閱人數 : 272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