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勞社/1131021 少子化 學者籲加強移民政策留人 移工破80萬人 台灣愈發倚賴外籍勞動力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月廿一日臺北報導】國發會近期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,2070年的工作年齡人口將較目前減少一半以上,臺灣也愈來愈倚賴外籍勞動力,在臺移工人數已突破80萬大關,僑外生留臺工作人數也持續上升;人口學者表示,少子化趨勢難以逆轉,政府需要思考移民政策,吸引僑外生、移工在臺長期發展。
青壯工作人口降低成趨勢
根據國發會報告,臺灣工作年齡人口自2015年達到高峰後開始遞減,45-64歲也早已成為工作年齡人口的主要年齡層。缺工成為更實質的問題,而根據勞動部至9月底的統計,產業和家庭照顧倚賴的外籍移工也達到80萬5,976人,其中產業移工55萬9,937,社福移工24萬6,039人。針對缺工問題,本社專訪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楊文山,長期關注臺灣社會變遷與勞動力需求,他在2016年就曾以「潛在支持比」(PSR)分析人口推估資料,指出臺灣需要提升勞動參與率,特別是女性就業率以及延長退休年齡。
工作與高齡人口差距 將急遽加大
所謂PSR就是工作人口與高齡人口的比值,楊文山根據當時數據推估,從2026-2031年,要維持PSR=3(未失衡標準)的青壯人口,從正的118萬轉為負的219萬,且隨著高齡人口不斷增加、青壯人口不斷降低,
缺口擴大速度遠超預期。比較東亞和歐美先進國家,臺灣整體勞動參與率偏低,男性50-54歲提前退休比率偏高、女性勞參率則在30歲後驟降,因此他建議在生育政策之外必須提高勞參率和延後退休年齡。
缺工因素也包含社會結構轉型
政府近年也確實投入相關政策,但目前缺工問題仍然嚴峻,旅館管理層親自鋪床、老店缺人關店、人力短缺影響客運營運時有所聞,除了3K產業如營建、工廠仍有缺工需求,晚近服務零售產業也將面臨人力短缺。楊文山分析,缺工不單純是低薪問題,隨著臺灣教育和經濟擴張,社會結構轉型,青年世代願意投入的工作類型也有所變化。他也指出,缺工問題若要倚賴新生人口,需要經過2-30年整個世代成長進入職場,即使政府投注資源、鼓勵生育,效果仍有限。
生育政策緩不濟急 先吸引移民工
相對地,移民工則是能投入工作的即戰力,若融入臺灣社會也可能成為人口成長的一股力量,西方學界也在重新思考,如何將生育率和移民數據放在一起,評估人口發展;因此從人口學的角度,楊文山建議政府重新思考移民政策,提高對移民、移工在臺長期發展的吸引力。
點閱人數 : 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