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勞社/1131212 淨零失業衝擊、綠領職缺資訊不足 勞團建議培育人才 建立行業別對話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十二日臺北報導】臺大風險中心12月12日發布今年的公正轉型調查,針對綠領職缺和轉職部分民眾抱持樂觀態度;但勞團和學者指出臺灣仍缺乏淨零轉型的職務變化評估、綠領職缺的資訊不足,除了呼籲培育人才,也建議建立行業別的對話與協商機制,以應對轉型帶來的衝擊。
臺大國發所助理教授暨風險中心研究員林俊達說明,此次調查中有49.5%的受訪民眾認為淨零碳排創造的新工作機會,會來到其所在地,也有43%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新工作的薪資會比現有工作好,相較去年調查,民眾態度更加樂觀。 全產總理事長戴國榮分析,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以大專程度以上和居住在六都者占多數,對相關資訊有較高的掌握能力,也因此對公正轉型期待較高。
企業未盤點影響 需建立對話與培育
但相對於美加等國都對多少職務會消失、需要多少新興綠領人才做階段性評估,臺灣很多企業不了解淨零轉型議題,甚至認為5年內不會有裁員、減薪等影響。他指出學歷高、有專業技術的年輕人轉職機會較高,但中高齡、邊際勞工和基層從業員等,在轉型過程中由於年齡和職能關係可能沒辦法接受培訓,則必須要從失業補償部分予以協助。他也建議政府除了要將政策資訊充分揭 露,也需要邀請雇主、勞工等利害關係人共同訂出轉型階段性的指標和行動計畫;並且建立行業的人才培育和資源共享制度,盤點相關資源和提供有效轉換途徑,包括在職的綠色技能培訓、就業輔導等。
就社會對話機制的部分,戴國榮指出目前勞動部「勞動議題框架性指引」的討論已進入第二階段,未來將會提供給各部會和行業作為評估參考。目前也透過研究計畫,邀請水泥、能源業的利害關係人建立行業別的對話,期望未來促成簽訂綠色團體協約,後續也將推動其餘7個行業的對話,企業雇主也表示贊同。
學者:職缺資訊不明 應提具體政策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則分析,民眾目前對於進入綠色職缺仍抱持期待,但若無具體政策,這樣的態度未來可能會變化。近期德國電動車產業發展不如預期開始關廠,正進行高強度的勞資協商;需要思考臺灣有什麼的機制,能應對類似的社會衝擊。
她表示近來綠色職缺受到熱議,但新的產業發展需要哪些人才、哪些工作能跟現有產業連結,她認為政府資訊尚不清楚,且淨零轉型過程企業可能有結構性變化,包括投資新事業、規模變動,在現行工會法和團體協約法的限制下,她也支持以產業別進行協商,並建議政府針對綠色職缺的型態、場所必須積極推動相關政策。
點閱人數 : 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