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勞社 / 1070727新聞稿_工總2018白皮書 勞工議題減少最多
全國工業總會7月27日發表2018年工總白皮書,今年特以「再造台灣經濟成長動能」為題,向政府提出九大策略方向,促請政府儘速排除企業五缺障礙,友善企業,挽回投資人信心。今年白皮書在「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」單元,共提出8項議題、19項建議,因勞動基準法修正條文今年3月甫上路,做出休息日加班核實計算、延長工時彈性調整等放寬,許多產業認為可以再觀察,相較去年10項議題、37項建議,為各章節減少最多。
一年一度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召開在即,以及外界不斷要求訂定最低工資法,常務理事何語表示,近兩年基本工資審議結果,大多是政治決定,而非勞資協商結果,因此今年在白皮書中提出建言,最低工資訂定,需參酌經濟成長率、產業國際競爭力、物價指數、企業獲利率、國民所得變動、實質購買力、社會發展情況及產業的差異性與工作型態等相關因素,不宜單純僅從照顧勞工的角度出發,增加雇主太高的負擔。
何語還提到,基本工資由100年的17,880提高到目前的22,000元,漲幅約23%,時薪則是由98元提高至140元,漲幅更高達42.8%,都遠高於這段期間的國內經濟成長率15.45%。何語表示,以行政院5月5日公布的國人薪資中位數40,612元來看,基本工資佔比約54.17%,並不低於世界各國。
工總顧問林建山補充,經濟繁榮,薪資自然提高。青年低薪問題很難用調整基本工資解決,目前青年失業率高達26%,當基本工資越高,會更難青年失業問題,邊際勞工人數也會增加。
理事長王文淵進一步表示,以台塑為例,基層員工薪資平均52,600元,近期還會調薪4%,加獎金約達55,000元,雖然遠高於基本工資,但他也反對政府插手基本工資,應回歸市場機制。王文淵強調,並不是提高基本工資就是照顧勞工,很多青年有可能因此失去工作機會。
今年白皮書包含九個章節,共110項議題、231項建言。工總表示,去年272項建言中,有六成獲得政府回覆,不再續提,因此比2017年減少41項,以勞資關係減少最多。在「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」單元中,除新增最低工資法訂定應參酌的指標外,對於勞基法第34條第2項輪班間隔以及第36條第4項例假七休一鬆綁,製造業僅在特定條件下才能適用或完全不符合條件,白皮書建議擴大適用範圍與指定行業。
與外勞政策相關建議,包括訂定有效及完善的「行蹤不明外勞處理方案」,且產業外勞發生行蹤不明,比照家庭看護工可立即申請遞補;建議雇主每聘僱原住民1人,得申請引進外勞5人,每聘用國內勞工1人,得申請引進外國勞工2人;增加營造工程類別2至3%外勞核配比率,並考量增加外勞來源國如緬甸、柬埔寨、尼泊爾等。產業招募國內勞力不易,通盤檢討外勞核配比率或將其納入核配行業,以符業界實際需求,更是連續11年提出。建議研擬「留用資深外籍技術人員在台工作評點機制」,則是第一次列入。
蔡政府上任後,力推新南向政策。王文淵認為,現在的民粹環境對製造業帶有反對聲浪,政府推動南向計畫,可以說政府鼓勵把台灣產業移植到東南亞,不過企業跟南向國家還有很多問題,包括如何保障台商人身安全、避免不理性的抗爭等,仍欠缺有效的具體措施,此時大力推廣南向是否妥適,他認為有待商榷。
點閱人數 : 5575